笔趣阁
会员登录
首页 >历史军事 >战国纵横:鬼谷子的局(1-15册) > 第014章|?遭逼亲周室狼跋?为道器神龙出山

第014章|?遭逼亲周室狼跋?为道器神龙出山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周王城后宫的后花园中,周室长公主姬雪蹲在莲花池边,望着池水发呆。二公主姬雨蹑手蹑脚地走过来,雪公主浑然不觉。雨公主调皮一笑,在她身后突然“啊”出一声。

雪公主打个惊战,回头,嗔怪道:“阿妹!”

雨公主在她身边坐下,笑道:“嘻嘻,阿姐,观你一个时辰了,坐在这儿恍兮惚兮,想什么呢?”

雪公主朝水里努下嘴。

雨公主看过去,是一簇浮萍。没有一丝儿风,浮萍浮在静静的水面上,水面上映出两个美少女。

雨公主惊讶道:“咦,它何时飘到这儿来了?昨天还在小桥那边呢!”

雪公主长叹一口气。

雨公主看向她:“阿姐是在为它伤感吗?”

雪公主又叹一口气。

雨公主问道:“浮水之物,随波逐流,这是天性,阿姐叹个什么气呢?”

“你不懂!”雪公主缓缓站起,若有所失地走向不远处的一处小院,那是她们姐妹二人的闺房。

雨公主冲她的背影做个鬼脸,捡起一块石子扔进水里,激起一圈圈涟漪。

那浮萍受此一激,又移几分。

离二位公主的闺房不远处,就是王后所处的周室正宫。

宫正匆匆走进宫门,王后迎上来,急切道:“王上怎样了?”

“还是那样啊,”宫正苦笑一声,“从早上到现在,一个人闷在书房里,谁也不见。”

王后眉头凝起。

“唉,”宫正长叹一声,“娘娘呀,这样下去真的不得了!朝事就不说了,王上闭门忧思,不利于龙体啊。怒伤肝,郁伤肺,思伤脾,百病生于气,天下不天下的都是身外之事,龙体安好才是真章啊!”

王后点头:“你说得是!”

“娘娘,王上最听您的,您得想个法子劝劝他呀!”

王后看向宫正:“雪儿、雨儿从先生习琴已有数年,今日天气不错,本宫正想开个琴会,恭请王上考评。”

“太好了,”宫正不无叹服道,“看到雪公主、雨公主琴艺长进,王上一定高兴,王上一高兴,就会忘掉那些烦心的事了!”

“你这就去辟雍,用本宫的銮驾迎请先生!”

“好哩!”

辟雍就是大周的太学,在平王东迁洛阳不久后就兴建起来,春秋时最是红火,盛极一时的守藏室就在院内,守藏史老聃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在这院中度过。那时节,前来求学的列国士子、公子王孙络绎不绝,辟雍人满为患,哪像今日这般破败不堪,一眼望去,偌大一个学宫,竟是冷冷清清,乱草丛生,只有这高墙大院和一幢幢相接相连的古式建筑,使人隐约联想到昔日的辉煌。

辟雍正门处,没有门卫。大门有些年头了,虽然雄伟,但长满杂草,一片落寞。

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,苏秦端坐于地,将一捆竹简码作几案状,上面放着一砚,墨水已经磨好,毛笔在砚中。在旁侧是另一捆竹简,也拆开了。地上插着一根竖起的竹简,上写:“代抄,赠简!”

远处一阵铃响,十来个学子涌出房门,嘻嘻哈哈地走出来。一看就知是帮纨绔子弟。其中一个红衣学子远远看到苏秦,兴奋道:“快看,有稀奇哩!”

众学子闻声围过来,张仪摇着羽扇夹在其中。

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贵族子弟,苏秦坐得更是端正。方才说话的学子看向插在地上的竹简,纳闷道:“代抄?赠简?这是何意?”

一个紫衣学子指指自己的脑袋:“别是??这儿出毛病了吧?”

红衣学子冲苏秦大声问道:“喂,小子,你代抄什么?”

苏秦不说话,顾自端坐,眼中的怯意被张仪看个真切。

一个黑衣学子朝苏秦阴笑道:“简是赠的,代抄收钱不?”

苏秦摇头。

“呵呵呵,”紫衣学子扬扬得意,“让我猜着了,这人有毛病,这不,代抄也不收钱!”

张仪上下打量苏秦,阴阴一笑:“抄书的,写个字看看!”

红衣学子附和道:“对呀,对呀,写个字看看,字写得不好,白送也不要呢!”

苏秦拿出毛笔,蘸好墨,看向张仪。

张仪指着他:“写个飞!”

众学子嬉笑,起哄:“对对对,写个飞!”

所有字中,“飞”字是最难写的一个。苏秦写出一个“飞”字,许是紧张,手有点儿抖,字没写正,结构更是不对,相当难看。

“嘿嘿,”张仪冷笑一声,“就你这手破字儿,竟然敢在天子太学门前班门弄斧!”抢过笔,饱蘸墨水,在地上“唰唰”几下写出一个漂亮的“飞”字,将笔“啪”地摔在他面前,扬长而去。

众学子哗笑,一哄而去。

苏秦脸色惨白,无地自容。

就在此时,在门口观看已久的老琴师缓缓走过来,在他面前蹲下,捡起笔,饱蘸墨水,递给苏秦:“小伙子,再写一个字。”

苏秦诚惶诚恐,怯怯地看着这个衣冠朴素的老人。

琴师给他一个笑,面容慈祥,目光鼓励。

苏秦点头,目光征询。

琴师指着地上张仪写的字:“就写这个!”

苏秦看看地上,在旁边又写了一个“飞”字。字小许多,也远没有张仪的洒脱,但一笔一画,皆现拙功。

琴师捋须,欣赏一番,微微点头:“小伙子,你的字写得很好呀,尤其是最后两笔,若没下过苦功夫,还真写不出呢!”

听评语,显然是个行家。得到行家认可,苏秦感动至极,泪水盈出。

“小伙子,”琴师声音温和,“请问尊姓大名?”

“我??我??苏??苏??苏??”苏秦结巴道。

“呵呵呵,”琴师看出了他的紧张,“就叫你苏生吧。请问苏生,能否为老朽抄上一卷呢?”

苏秦连连点头。

琴师从怀里摸出一捆竹简:“就抄这一册!”

苏秦双手接过,改坐为跪,叩首。

“咦,”琴师不解道,“苏生,老朽请你帮忙抄书,应当谢你才是,你为何磕头?”

苏秦也不答话,又是几声响头。

琴师正要再问,一阵马蹄声急,一辆金碧辉煌的銮车直驶过来,在琴师跟前停住。

宫正下车,冲琴师深鞠一躬。

琴师还礼。

宫正拱手道:“娘娘有请先生!”

“谢娘娘盛情!”琴师给苏秦一个笑,上车。

銮车掉头,“嘚嘚”而去。

苏秦呆在原地。

直到銮车无影无踪,苏秦才回过神来,低头细审手中先生交给自己的竹简,竟然是姜太公的《易》,多年来他一直想看而未得的书。

苏秦顾不得抄写,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。

像往常一样,显王用过午膳就又一头扎进御书房中,连内宰也被他赶出去,将大门关牢,欲独享一份清静。

但对于显王来说,这世上不存在“清静”二字。正如颜太师所说,自孟津之会后,作为堂堂大周的天子,显王姬扁窝下了一肚子的火。

姬扁不足四旬,作为男人,正是大有作为的年龄。然而,自从姬扁记事起,周室天下就只是名义上的。二十三岁那年,先王崩天,姬扁承继大统,加冕那日,他曾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郑重起誓,一定要在有生之年重振周室。

转眼之间,十几年已经过去,周室非但未见振作,反而在他治下每况愈下,仅有鲁公、卫公、蔡公等小国来使朝过,大国公侯早将他抛到九霄云外。继位后的头几年,他也曾有意振作,但周室不过弹丸之地,横竖不足百里,还没有泗上的薛国大。可怜的是,即使这点儿袭土,又在先王手中一分为二,分封予两位叔父,只为他留下一个小小王城,当真是要钱没钱,要人没人,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。十几年下来,他的凌云之志早被磨损得所剩无几。偏在此时,魏侯约定众公侯孟津朝王,着实让他欣喜有加。谁想孟津会上,作为堂堂天子的他竟然成为魏侯的戏弄对象,只要想起,就让他羞惭不已!

显王闷头呆坐,不由又将孟津之事从头细想一遍,无名之火又盛一层。火气攻心,显王极是难受,勉强站起来,来回踱步排解。正踱之间,显王瞥见墙上挂着的一柄宝剑,径走过去,将剑取过来,在几案前坐下,拔剑出鞘,一下接一下地在几案上划着道,好像拿在手中的不是利剑,而是孩童的玩具刀。

细看过去,案面早已刀痕累累,不知有几千几百道刻痕。显王刻得既专注,又无意识,动作慢得像是蜗牛移动。

不知是想到什么了,显王眼里盈出泪,动作突然加快,剑刃有力地划过案面,一来一往,吱吱作声,乍看起来不像是用剑,而像是在用锯。“锯”了一时,显王将剑拿在手中,凝神观看。

赫然入目的是剑柄上一行端庄的刻字:“先王愿景,吾将以此剑述之!”

显王清楚地记得,这行小字是他在登基那日亲手刻下的。如今,宝剑依然,字迹依然。周显王睹物伤情,潸然泪下。

显王咬牙,继续使剑。正伤心间,外面传来脚步声,有人小声嘀咕,然后是开门声。显王停下,将剑放于案上,闭目静候。

内宰走进,小声禀报:“王上,娘娘有请!”

显王淡淡应道:“何事?”

“雪公主、雨公主近来习琴上心,有所长进,娘娘心情高兴,有意考评二位公主琴艺,特请王上圣裁!”

显王睁眼,脸色和缓,现出慈爱的笑:“哦,是吗?何时?”

“就这辰光!”

显王伸出一手给内宰。

内宰拉他起来。

显王走进更衣室,梳洗一毕,由内宰换上王服,戴上王饰,威仪具足。

待二人赶到琴房,里面已是人声鼎沸。王后早在陪位坐下,琴师坐于客席,厅中央摆着一琴一筝,宫正、几名太监及王后、公主身前侍女站于两厢,济济一堂。两位公主席坐于地,面色微红,显然有些紧张。

看到显王,琴房所有人等尽皆叩拜。

显王径至王后跟前,扶她起来,携其手走至主位,扶王后坐下,自己方于主位坐定,摆手叫大家平身。

王后一脸微笑,看向显王,见他点头,转对琴师道:“先生,启奏吧!”

琴师看向雪公主,冲她点下头,微微一笑,目光中含着鼓励与期许。

一身紫纱的雪公主回以一笑,款款起身,到显王、王后跟前各拜三拜,再到琴师面前三拜,方才走到琴前,坐定,两手抚琴,面若桃花,二目流盼,宛如仙女下凡。刚好发育成熟的酥胸前荡着一只黄澄澄的金蝉,为她平添了几许高贵。

厅中静寂无声,所有目光无不射在姬雪身上。

姬雪眼望琴师。

琴师语气郑重:“雪公主,请奏《高山》!”

姬雪二目微闭,双臂扬起,纤指落下。一时间,琴声流溢,鸟语花香。嘈嘈切切,错错杂杂,雪公主将一曲《高山》弹得九曲回环,滴水不漏。

曲终之时,众人齐声喝彩。

雪公主羞涩一笑,朝众人深揖一礼,款款回至原位,坐定。

一身白纱的雨公主却是另一道风景。不待琴师相请,雨公主已是起身,也照雪公主的样子拜过父母和琴师,大步走至筝前,“腾”地坐下,尚未发育完全的胸脯微微一挺,伸手将胸前荡来荡去的乳色玉蝉儿一把捉住,朝胸衣里一塞,伸开手臂,连扬数扬,似要唱歌般咳嗽一声,引得众人失声大笑。

显王怜爱有加,目视王后。

王后粲然一笑:“看这孩子??”

又是不待琴师发话,姬雨“啪”地落下手指,筝弦响处,却是俞伯牙的《流水》。《高山》《流水》都是极难弹的。若是技艺不精,绝对不敢动指,尤其是在显王、王后这些音乐方家面前,纵使一丝儿破绽,也是无个藏处。

姬雨噼里啪啦弹完,琴房里再起一阵喝彩。雨公主拱手谢过,嘻嘻笑着走到姐姐跟前,搂住姐姐的脖颈坐定。

接下来,最要紧的就是天子的评判。一直闭目静听的显王睁开眼睛,望着琴师,面呈微笑:“雪儿、雨儿琴艺大长,先生功不可没啊!”

琴师起身叩拜:“草民叩谢王上褒奖!两位公主慧根天成,一点即通,草民何敢居功?”

周显王将头转向王后,王后会意,转对琴师道:“本宫久未听到先生雅奏了,劳烦先生也弹一曲!”

琴师再叩:“谢娘娘抬爱!不知娘娘欲听何曲?”

“就是雪儿、雨儿方才所奏,先生只弹首尾两节!”

“草民献丑了!”琴师起身,走至琴边,双目微闭,在一阵静静的沉寂之后,陡然起指,果真非同凡响。

琴师奏完,起身,作礼。

王后对两位公主招手:“雪儿,雨儿!”

姐妹俩款款走来,偎依在王后两侧。

王后一手抚摸一个女儿,轻轻说道:“听到了吧,这才是《高山》《流水》!抚琴在心,不在手!”

雪公主、雨公主各自点头。

王后正欲说话,内宰走进,在显王身边悄语:“王上,太师求见!”

周显王情绪好多了,略一沉思,微微点头:“宣他书房觐见!”

周显王回到书房,颜太师已经跪在门口。

显王走过来,扶他起来,携他走进厅中,分主仆坐下。

看到老太师面色阴郁,显王知道朝中又有大事,且不是好事,盯他看了一会儿,说道:“您来就是有事了。说吧,什么事儿?”

“也算是桩好事儿!”

“哦?”

“秦公、魏侯于前日遣使朝觐!”

一听到“魏侯”二字,显王怒气上来:“他魏罃不是自己称王了吗,怎么又来朝觐?”

颜太师早料到他会有此反应,拱手道:“魏使是上卿陈轸,上呈聘书,攀亲王室,欲聘雪公主为太子妃!”

“秦使呢?”

“秦使是五大夫嬴疾,亦上呈聘书,攀亲王室,欲聘雪公主为太子妃!”

显王微微闭目,可看出他呼吸加速,胸脯起伏。

颜太师摸出聘书和礼单,放在几案上:“这是二位使臣分别呈送的聘书和礼单,聘礼不菲呢!”

显王伸手,不自觉地摸过几案上插着朱笔的玉筒,呼吸更见急促,胸脯剧烈起伏,身体随胸脯的起伏微微颤动,面部仍在竭力保持镇静。

玉筒被他越捏越紧,似要被他捏碎。

颜太师不急不缓道:“从聘书来看,秦公言辞甚恭,诚意具足,魏使稍显轻慢,且对安置在侯馆表示不满,自行搬入楚馆;从规格上看,秦使位列五大夫,魏使位列上卿;从聘礼来看,秦使聘礼略略输于魏使!”

周显王捏玉筒的手渐渐松开,看向颜太师:“诸侯争聘,是个好事。可雪儿只有一个,如何是好?”

“王上勿忧!”

“哦?”

“二使之来,不为聘亲,只为争风!魏侯称王,构怨于列国,齐、韩、赵三国联兵伐之,秦乘魏人应对三国之时,袭取河西。魏侯醒悟,示好三国,举倾国之力回头战秦,双方尽皆调兵遣将,在河西摆开阵势,大战在即。秦公攀亲王室,想在道义上压制魏侯,魏侯遣使来,则是搅局!”

周显王微微点头:“爱卿可有良策?”

颜太师反问道:“臣问王上,愿否将雪公主嫁予秦室?”

周显王摇头:“秦人无信。”

“王上愿否将雪公主嫁予魏室?”

周显王鼻孔里哼出一声,算是作答。

颜太师嘴角浮出一笑:“王上既然不愿将雪公主嫁予任何一家,两家也非实意聘亲,臣只有一策,拖!”

周显王眼睛一亮,急切问道:“怎么拖?”

“诸侯求聘公主,虽为国事,也为家事,王上何不征询二位王叔,看看他们是何主张?”

周显王豁然大悟,点头:“此议甚好!”转对内宰:“有请二位王叔!”

周显王的两位王叔,均为周烈王喜的弟弟,一个是二弟,一个是三弟,在辈分上皆为显王叔父。烈王崩前,封三弟于西郊的河南邑,食邑三十里,史称西周公;封二弟于东郊的巩邑,亦食邑三十里,史称东周公。烈王崩前,传大位于姬扁,使两位周公辅政。周室本就七十里,两个王叔各占三十,剩给显王的,就只有洛阳王城及近郊十里了。

就倾向来说,西周公亲秦,东周公亲魏,是以陈轸、公子疾各自递交聘书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求助于两位周公。待周显王传召他们时,陈轸、公子疾都还正在做客。

先说西周公府宅,公子疾将三个箱笼依次打开,里面是各色秦地物产。公子疾更从袖中摸出一颗夜明珠,双手呈上道:“此为公父亲赠,区区薄礼,还望前辈笑纳!”

西周公接过夜明珠,拱手作谢:“秦公也太客气了。唉,说起秦公,老朽倒是有个愿,就是在有生之年到秦地走走,领略一下秦地的名山大川,风土物俗,只可惜??”顿住。乡村小春医免费阅读百度

公子疾连忙拱手道:“前辈此愿,实乃秦人之幸啊。待雪公主嫁入秦室,前辈就是殿下的祖父,殿下得知前辈此愿,必使人迎请前辈入秦,亦必竭秦地物产美姬,娱乐前辈!”

西周公捋须一笑:“果是如此,老朽不虚此生矣!”

恰在此时,内宰趋入,拱手道:“禀君上,王上召请!”

“呵呵呵,”西周公看向公子疾,“王上召老朽入宫,想必是谋议此事了!”

公子疾起身,给出一笑:“殿下这桩美事就托给前辈了!”笑容敛住,拱手:“敬请前辈转奏天子,当此乱世,秦公聘亲周室,一心只为护卫天子,除逆降恶!秦公已将聘亲之事昭示列国,再无退路。天子若是不明,秦公就会委屈。中原向无二王,魏人已经问鼎,势必不容周室,周室七百年宗祠,除去秦公,无人可保啊!”

西周公听得明白,打个寒战:“老朽??晓得!”

至于东周公,干脆就是乘了陈轸的辎车来到洛阳的。

车子将到洛阳东门,东周公拱手道:“陈上卿,这就入城了,老朽就此别过!”

陈轸回礼道:“轸别无话说,只把殿下的好事儿托给王叔了!”

“上卿放心,王上是在老朽膝下长大的,老朽的话,他一定听!”

“待好事玉成,魏室另有厚报!”

东周公再拱手:“老朽谢了!”

陈轸话锋陡转:“还请王叔奏明天子,秦魏正在河西开战,谁胜谁负尚未决出,周室若是结错姻亲,惹得魏室不开心,洛阳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!”

东周公心里一寒:“老朽明白!”

周显王安排两位周公于周宫偏殿觐见,同时召请颜太师,让他参与这桩家事。

落座之后,周显王授意,颜太师就魏侯、秦公使人求聘一事作了简要介绍。早已知晓端底的东、西周公各捋胡须,目光直射显王。

显王回视两位叔父,直截了当道:“仲父,季父,秦、魏皆遣使臣聘迎雪儿,可雪儿只有一个,是嫁予秦,还是嫁予魏,寡人不敢擅专,由二位叔父议决!”

东周公决定先声夺人,他抿一口茶,缓缓说道:“禀王上,女大当嫁,雪儿已到出嫁年龄,有大国争聘,可喜可贺!依仲父之见,雪儿嫁予魏室方为合适。方今天下,魏势最强。前番孟津之会,天下为之震动。周室若能与魏室联姻,就可号令天下!”

东周公上来即提孟津之会,正犯大忌。周显王面上虽无显露,心里却是一寒,目光转向西周公:“季父之见如何?”

西周公横了东周公一眼,朗声驳道:“若与魏室联姻,只怕号令天下不成,连九鼎也将不保!”又转对显王:“依季父之见,雪儿只能嫁予秦室。秦变法改制,国势强盛,如日中天,天下有目共睹。周室唯有与秦室联姻,方可确保千年基业!”

东周公与西周公向来不睦,两家常为琐事怄气,开始几年心虽不和,面上也还过得去,近几年连面子也不要了,一个若是说东,另一个必会说西,见面即吵。颜太师对此心知肚明,之所以建议显王去问二人,冲的也是这个。无论何事,只要这两个人物在场,永远无法达成一致,更不会产生解决方案。而眼下这桩难事,最佳方案就是没有方案,最好的解决就是不去解决。

果然,东周公一听西周公唱反调,震几暴怒:“秦人算什么东西?秦为虎狼之邦,向来不习中原教化。秦公更以暴戾著称于世,大行严法苛政,与我大周宽仁治世之道向来相左。周室若与秦人联姻,岂不是与虎狼结亲?”

西周公冷笑一声,揶揄道:“若论暴戾,秦室何及魏室?魏室本为外姓大夫,弑君犯上,始乱天下。先王封其为侯,意在责其悔过自新,不想魏侯不思悔改,反而愈行愈远。前番约诸侯孟津朝王是假,图谋天下方是其心!果不其然,前后不过数月,魏侯就已现出原形,自称为王,与我大周分庭抗礼。如此乱臣贼子,我当得而诛之,如何能与其联姻呢?”

西周公的陈词直击要害,东周公一时气结,猛喘几口,看向显王:“王上,天下礼坏乐崩,并非始自魏室。自春秋以降,大战数百,灭国数百,天下哪有义字?哪有礼字?如今人心皆坏,岂能怪罪于一个魏室?”

东、西二周公尽皆站起,各自胡子翘动,互指鼻子,越骂越烈。周显王伸出两手,缓缓捂在耳上。西周公瞥见,恨恨地白了东周公一眼,收住话头,坐回席位。东周公回剜一眼,亦坐回席位,看向显王。

见两人不再吵嚷,周显王松开两手,抬头望向颜太师,缓缓说道:“两位叔父争执不下,老爱卿可有两全之策?”

颜太师应道:“老臣无能,并无两全之策,请王上圣裁!”

周显王转向二周公:“既然二位叔父争执不休,太师也拿不出定见,聘亲之事,容后再议。两位叔父还有何奏?”

东周公显然不肯罢休,拱手道:“魏使陈上卿托仲父捎话王上,秦魏正在河西开战,谁胜谁负尚未决出,周室若是结错姻亲,惹得魏室不开心,洛阳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!”

显王打了个寒战,眼前浮出孟津之会的场景。

西周公朝东周公冷笑一声,转对显王道:“王上,秦使五大夫也有转奏,秦公聘亲周室,一心只为护卫天子,除逆降恶!秦公已将聘亲之事昭示列国,再无退路。天子若是不明,秦公就会委屈。中原无二王,魏人既已问鼎,必不容周室,周室七百年宗祠,除去秦公,无人可保!”

周显王两手再次捂耳,声嘶力竭:“走走走,都给我走!”

见龙颜震怒,三位老臣互望一眼,起身,拱手:“臣告退!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 [简体版]
(本章节第1页/共3页)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