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登录
首页 >历史军事 >战国纵横:鬼谷子的局(1-15册) > 第138 章|借赵卒姬职复燕 用四力张仪困楚

第138 章|借赵卒姬职复燕 用四力张仪困楚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这一次,孟夫子是真的生气了。

这多年来,孟夫子之所以滞留于齐,守在临淄不走,一是因为弟子匡章,二是因为田辟疆还算恭敬,肯听他言,尤其是让他参与军事,执义伐燕,使他有机缘一展抱负。

然而,自伐燕之后,老夫子对齐王的失望与日俱增,以仁政平定天下的热望也渐渐凉了,此番宫廷之争,正好是个了断。

走出齐宫,孟夫子心情复杂地在宫门之外伫立良久,方才一步一步地走向停车场。

望到他来,万章驾车迎上来。

“夫子?”万章看到老夫子的脸色,小声叫道。

孟夫子没有睬他,踏上车,坐好,闭上眼睛。

万章不便再讲,扬鞭催马,向他们的府宅驰去。伐燕归来,老夫子因功被齐王封为客卿,赐客卿府宅一座,其他赏赐若干,孟夫子没再推辞,就照单收下了。

将到自家府门时,孟夫子终于出声:“匡将军府宅!”

万章不敢怠慢,调转车头,拐向匡章的府宅。

匡章迎出府门,揖过:“夫子,弟子候您良久了!”伸手礼让,“夫子,请!”

“老朽不进去了!”孟夫子回他个礼,“老朽此来,是想问你一句话。”

“夫子请讲。”

“此番伐楚,你可知如何用兵?”

“弟子……”匡章略顿,“请夫子指点!”

“一个字,礼!”

“弟子记下了!”匡章拱手。

孟夫子跳上车,转回身,对匡章揖道:“匡将军,老朽这就回家了,你多保重!”

匡章听出话音,怔了下:“夫子回哪儿?”

“还能回哪儿?”孟夫子一脸惆怅,看向南方。

“夫子,”匡章震惊,“您是要……回邹地?”

“唉。”孟夫子重重挤出一声,“老朽一走多年,早该回去为老母尽孝了!”

气氛凝重。

“夫子走好!”良久,匡章深深一揖,“待弟子征过楚地,复命于王,就去邹地侍奉夫子!”

“老朽候你!”孟夫子回过礼,朝万章扬手,指向前方。

目送辎车渐渐驰远,匡章长叹一声,回到书房,静坐有顷,目光落在案头。

案头陈列两卷兵书,一卷是《孙武子兵法》,另一卷上写着《膑人》二字。匡章伸手摸出孙膑亲笔书写的那片竹简,凝视上面依旧清晰的两行字迹:

匡章将军,请收下两卷兵书,体悟兵道,辅助苏子成就合纵大业,定安天下!膑人拜托。

匡章缓缓跪下,眼睛闭上,耳边响起他自己的承诺:“苏子,章在此承诺,自今日始,谨遵师嘱,研读兵书,助苏子成就合纵大业。苏子但有驱使,章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匡章睁开眼,取过笔,饱蘸墨水,在一块羊皮上书写一会儿,细审一遍,折叠起来,装进锦囊,小心封好,封上印章,召来心腹侍卫,将锦囊交付予他,嘱他送至邯郸,交给苏秦。

次日退朝,宣王留下匡章、田婴二人,再议伐楚。

此番所议,不是伐与不伐,而是伐何处与如何伐。

“臣以为,”田婴讲出他的谋划,“秦王既以下东国予我,我王不可不收。匡将军可兵出薛城,征伐下东国,将琅琊以南、淮水以北、钟离以东的大片沃土悉数拿下。如果得到下东国,大齐治域就可增扩一倍!”

一举攻占如齐国这般大的地盘,这是鲸吞了。

毋庸置疑,这是田婴与齐宣王已经合计好的,召匡章谋议,不过是让他落实而已。

匡章闭目。

“匡将军?”齐宣王点响他的名字,指背轻敲几案。

“臣不敢伐!”匡章睁眼,拱手。

“哦?”齐宣王停住敲打,盯住,身躯前倾,“何以不敢?”

“臣有三不敢,”匡章拱手,“其一,出兵在义。大王之义是应秦之约,救秦于水火,而楚攻秦人于商於,非下东国;其二是,仗义救人,掠土则为不义,不义出兵,臣无胜算;其三是,即使执义在手,若伐下东国,臣亦无胜算。”

“为何?”田婴急问。

“回禀相国,”匡章看向田婴,“下东国之地,地广人稀,江流沼泽众多,我五都之兵,习于陆战,不习于水战,此其一也;我仅出六万之众,而下东国之楚卒,各城邑叠加起来不下十二万众,一倍于我,此其二也;楚与秦战,必防我攻下东国,而下东国只要有备,我就会陷入绝地苦战,此其三也。”

显然,匡章所讲的前面两个理由,都不是理由,真正的理由是其三。宣王、田婴相视一眼,长吸一口气。

“匡将军,”宣王一咬牙根,“寡人再给你增拨六万,以十二万伐十二万,如何?”

“王上,”匡章回视宣王,语气凝重,“不是人多人少的事。臣以为,秦人予我下东国,是让我结大仇于楚。楚伐秦,是因为商於六百里。而楚之下东国,何止六百里?即使我勉强得之,俟时过境迁,楚人缓过劲来,岂肯轻易放过?那时,我与楚则成大仇。迄今为止,我与楚虽有所争,但所争之地皆在泗上,无不是他国之土。楚人所得下东国之地,亦非我土,本是越人的,为楚人力战所得……”顿住。

宣王又吸一口气。

“再说,燕国的事,天下都在看着呢。”匡章又补一句。

“好了,好了,”宣王摆手,“匡将军,以你之见,该当如何救秦?”

“回禀我王,”匡章应道。“义师既为救秦,就当长驱楚地,兵加商於,从侧翼威逼楚人,迫其退军,以解秦人急难!”

“我为孤军,若是长驱直入,会不会被楚人断去退路?”田婴质疑。

“楚国野战之卒皆在商於,各城邑守卒不足为敌,亦难阻我大军。再说,我出的是义师,只为救秦,不惊扰楚民,相信所过之地,楚人是不会轻易与我为敌的。”

“粮草呢?”宣王问道。

“这个就不是臣的事了。”匡章两手一摊。

宣王长思一时,转对田婴:“田婴?”

“臣在。”田婴应过,转对匡章,“粮草的事,将军尽可放心!”

匡章的心腹侍卫持密函昼夜兼程,仅用三天就抵邯郸,叩门相府。从袁豹口中得知苏秦已从赵王远征北胡,那侍卫一时急了,欲去北胡寻找苏秦,却又山高路远,更不知在何处可以寻到,一时犯怵。

“义士,你看这样如何?”袁豹指自己道,“在下姓袁名豹,本为燕国宫尉,后从苏大人合纵列国,在苏大人身边已经多年,苏大人之事,没有瞒过在下的。匡章将军,在下曾经见过一面,将军也应该晓得在下。义士若是放心,可将此函交付在下,由在下设法转呈苏大人,如何?”

“也好!”那侍卫亦无良策,遂把密函拿出,呈给袁豹,“匡将军甚急,务请府宰尽快将此密函呈送苏大人。”

送走信使,袁豹持密函去见姬雪。

姬雪拆函,阅毕,递给袁豹。

袁豹阅过,见姬雪看过来,拱手:“禀太后,从此函看,匡将军是不想伐楚的,但王命难违。齐人伐楚,若以匡将军为将,可无虞于楚。”

“你说的是!”姬雪应道,“眼下之急,不是楚人,而是燕人。燕地日乱,每天都在死人,燕民已入水火了。”

“禀太后,”袁豹接道,“豹刚得知,子攸死了。燕室诸公子中,眼下只剩子职一人。”

“啊?”姬雪震惊,“子攸怎么死的?”

“死在东胡。为躲子之追杀,他隐姓埋名,逃到东胡,为胡人牧羊,不知何故暴露身份,被人杀死了。”

“子之误国甚矣!”姬雪凝眉良久,转向袁豹,“菲菲呢?”

“方才见她出去了。”

“一个人?”

“还有杜衡。”

杜衡是个小墨者,与菲菲同岁,二人在墨营里形影不离。子职进宫之后,菲菲没有玩伴,想念她了,木华就让墨者送她过来,几天前刚到,二人玩得正热。

“叫她们回来,我有事情!”

袁豹快步出去,不一会儿带菲菲回来。

“娘亲?”菲菲奔回来,一头是汗。

“你哪儿去了?”姬雪半是嗔怪,“瞧这玩的!”

“嘻嘻,与杜衡玩疯了。我教她飞刀,她教我弹弓!她的弹弓打得又远又准,五十步之外,指哪儿打哪儿!”菲菲一脸兴奋。

“你多久没见子职了?”

“好久了。”菲菲声音急切,“他不出宫,我也进不去!”

“你拿上这个,就能进了。”姬雪交给她出入宫城的通牒。

菲菲接过:“我带上杜衡,成不?”

“你一个去。”

“娘亲要我捎话吗?”菲菲眼睛眨巴几下。

“没有话捎。你只是去看看他,听听他们说什么,回来告诉娘亲。”

“成。”

“不要在宫里面闹,看过就回来!”

“好咧!”菲菲转身就走。

“菲菲!”姬雪叫住她,“记住,若是他的娘亲问你什么,你不要乱讲,若是问到娘亲,你千万不可说漏嘴了!娘亲是你义母!相国是你义父!”

“晓得的!”菲菲一溜烟儿跑了。

菲菲来到宫城,守卫验过通牒,带她直入后宫。

后宫是个相对封闭的大院,门口守着两个执戟卫士并一名当值宫人。当值宫人验过通牒,入内禀报。

子职闻讯,噌地站起,正欲奔出院门,身后传出易王后的低沉声音:“回来!”

子职看向易王后。

“你的机会来了。晓得怎么见她吗?”易王后盯住子职,声音极低。

“怎么见?”子职回头,压低声音。

“一个字,哭。”

“这……”子职懵了。

“一边哭,一边讲述燕人的苦难,表达你的伤悲,昭示你救燕民于水火的决心!”

“晓得了!”

“若是问起我,就说我后花园里去了!”

“好咧。”子职应过,随宫人走出院门,来到后宫大门处,将菲菲领进。

“职哥,终于见到你了!”菲菲一脸热切,“我来寻你几次,可他们不让进!”

“我晓得的。”子职应道,“我也是,想出宫见你,可宫卫不肯!你怎么进来的?”

“我有这个!”菲菲出示通牒,压低声,“义母给的!”

“义母真好!”子职顿住脚步,凝视她,一脸沉重,“我……以为是再也见不到你了!”

“职哥!”菲菲盯住他的脸,“你不开心?”

“嗯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子职没有应她,牵着她的手,引她走进所住的小宫院,让至客堂,坐下。

“职哥?”菲菲打量房子,“他们为啥把你一家关在这儿?”

“因为燕国。”

“咦?”菲菲怔道,“燕国让齐人占了,碍赵人什么事儿?”

子职眼里哗哗泪出。

“职哥?”菲菲惊怔,盯住他,“你怎么哭了?”

子职越发哭得伤悲。

“职哥?”菲菲急趋过来,也带哭声,“你……快讲,出啥事了?”

“我……我……”子职泣不成声,“我的燕国,我的臣民,他们……呜呜呜呜……”

“他们怎么了?”菲菲急坏了。

“他们……生不如死啊!”

“为什么呀?”

“他们……每天都在死,他们被齐人赶出家门,无家可归了。他们……衣不遮体,妻离子散,没有食物……他们……呜呜呜……多少个没父没母的孤儿……呜呜呜……”子职说不下去了。

菲菲亦哭起来。

“阿妹,”子职猛地握拳,擦干泪水,“我要回去,我要报仇,我要赶走齐人,我要赶走中山人,我要复兴燕国,我要……我要入侵者血债血偿……我要……”

“阿哥……你怎么报仇?”

“用我的剑,用我的血,用我的一切所有!”子职牙关咬紧,声音从牙缝里挤出,“我要与齐人血战到底,我要赶走齐人,我要让所有燕人……老有所养,幼有所抚,壮有所为……”

“可你……出不去呀!”

“阿妹,”子职紧紧握住菲菲的手,“你……帮帮我!”

“阿哥,我怎么帮?”
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,我只想出宫,我……我不想呆在这宫里,我只想回到我的燕地!”

“阿哥,”菲菲握拳,“阿妹帮你,阿妹一定帮你!”

“阿妹?”子职扳住她的肩膀,凝视她。

“阿哥你说。”

“有朝一日,待阿哥出得此宫,回到燕地,你……能跟我去燕地吗?”

“我……”菲菲迟疑。

“阿妹,你必须去!阿哥离不开你!没有阿妹在身边,阿哥……”子职二目如火,盯住她,“阿哥是真心的!你……跟我去吗?”

“嗯嗯。”菲菲连连点头。

“在那燕地,阿哥可能是死,你……也去吗?”

“嗯嗯。”菲菲再次点头。

“你不怕死?”子职盯住她。

“不怕。”菲菲凝视他,语气郑重。

“是为阿哥吗?”

菲菲摇头。

“那……你为什么?”

“我是墨者。”菲菲看向西南方,那儿是墨家老营,“为天下赴义,墨者死不旋踵!”

“阿妹,”子职凝视她,良久,重重点头,“天下包括燕人,是不?你为燕人赴义,也就是为天下赴义,是不?”

“是的,阿哥!”

“阿哥不是墨者,阿哥只为燕人赴人!”姬职看向北方,字字铿锵。

菲菲回到相府,将见子职的过程详细禀报母亲,说她决心已定,要跟子职前往燕国,逐走齐人,助燕人安居乐业。

姬雪笑笑,鼓励几句,让她去寻杜衡。

菲菲出去后,姬雪草书一封,另封一个锦囊,与匡章的锦囊一并交付袁豹,嘱他使人送给苏秦。

暮冬的几场大雪滋润了整个草原,及至三月,草木疯长,百花争艳。

新婚燕尔的赵武灵王与娜莎公主离开草原,住进平邑别宫,就是他们初识的地方。站在平邑南城门,可望到一条阔大的水带,浴水。那水带自西南飘来,擦过平邑南城门,向东北飘去,沿途汇入无数条水流,穿过太行山北侧的丛山群岭,流入燕境,经由燕地入海。

“娜莎,”武灵王指着飘向东北的水带,“由此往东,穿过居庸关,就是燕地。想不想去燕地策马奔驰?”

“想呀!”娜莎笑应,“早听父王讲过燕人,说他们是召公的后人。召公是谁?”

“召公叫姬奭,是周武王的弟弟,武王立周之后,将他封在燕地,”武灵王扳动七根指头,“细算下来,有七百多岁了!”

“神哪,七百多岁!”娜莎咂舌,“啧啧,这也实在是太老了!”

“呵呵呵,”武灵王乐了,“是太老了。”

二人正说话间,三骑沿浴水河岸疾驰而来,驰进城门。

城门尉验过,盘问明白,带三人上楼。

为首一人是赵燕边地的一名军尉,另外二人是燕人。认定是赵王,两名燕人扑地就拜。武灵王细问,方知他们是燕人义军派来的代表。燕国义军已经攻破中山人把守的居庸关,害怕中山人再来夺关,这向赵王求救,望赵王能派军入燕,赶走中山人与齐人,复兴燕国。

赵王旨令侍卫款待来客,带着娜莎匆匆下楼,返回别宫,使人召请苏秦与肥义,紧急谋议。

“天助我矣!”肥义一拳震几,“我们这就打过去,名正言顺!”

“怎么打?”武灵王盯住他。

“臣愿为主将,保证横扫燕地,将齐人、中山人赶回老家。王上,只要我得燕地,击灭中山就如探囊取物!”

“相国如何看?”武灵王看向苏秦。

“臣以为不可!”苏秦拱手。

“有何不可?”肥义急了,盯住苏秦,“出兵在义。我们应燕人所请,救燕民于水火,难道不是义吗?”

“齐人与中山人出兵也是因为义。”苏秦侃侃应道,“且齐人之义是经由周天子授权的。赵若仅凭几个燕人之邀就贸然出兵,天下会如何看待?再说,燕人让这‘义’字害了,我们再谈义,也难以取信于燕民。”

“苏子之意是——”赵王看向苏秦。

“大王请看这个!”苏秦摸出一只锦囊,双手呈上。

赵王看过,凝眉,自语:“齐王出兵六万,使匡章伐楚?”

“听匡将军言外之意,韩、魏也都出兵。”

“这不是……”赵王苦笑一下,接道,“群殴了吗?”

“是的。”苏秦亦出一声苦笑,“当年魏王、庞涓借臣合纵之力伐秦,这辰光秦借张仪连横之力伐楚了。”

“让他们伐呀!”肥义声音热切,“伐得越猛越好!”越想越是兴奋,紧紧握拳,“王上,四国伐楚,于我是最好的机缘。齐人顾不上燕地,韩、魏、秦也顾不上扯我后腿,我正好赶走齐人,占下燕地,顺手吃掉中山!”

“苏子?”赵王显然动心了,再次看向苏秦。

“臣还得到一个音讯。”苏秦应道。

“是何音讯?”潇湘书城

“子攸死了。”

“子攸?”赵王眯眼,“他怎么死的?”

“逃至东胡牧羊,被人追杀了。唉,”苏秦轻叹一声,话中有话,“子攸一死,燕室就只有公子职这根独苗了。”

“苏子是说,”赵武灵王听出话音,半是征询,“送公子职回燕国?”

“大王圣明。”苏秦拱手,“经齐人这么一闹,燕人就忌惮外人了。大王若是出兵,无论打何义旗,都难取信于燕民。子职不同。燕民群起,犹如一盘散沙,难以形成合力。只要大王护送公子职入燕,燕民就会形成核心,跟从公子职拼死一战。让燕人赶走齐人,驱逐中山人,远比大王出兵要好。燕人复国,公子职必定感恩大王,燕赵合盟,中山不攻自破。”

“燕民群起,皆是游卒。公子职无兵无卒,我若不出兵,就凭他单枪匹马,如何能成?再说,他说他是公子职,燕人谁肯信他呢?”肥义接道。

“将军说的是!”苏秦应道,“在下之意是,大王不可以出兵,却可以借兵。”

“借兵?”赵王两眼放光,略一思索,“肥义,你选锐骑三万,再征林胡、楼烦精骑两万,合兵五万,候于居庸塞外。”看向御史,“传旨邯郸,即刻护送公子职前来平邑,不可有失!”

“王上,”见赵雍决断得当,苏秦放下心来,拱手,“此地已无大事,臣请回邯郸!”

“也好。”赵王思忖良久,点头应道,“相国这就回去,盯住四国,甭让他们把那头狂熊一口吞了。至于燕国,寡人自有处置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 [简体版]
(本章节第1页/共3页)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